当前位置:首页 名医工作室 临床医案

心律失常医案2

发布时间:2019-06-12点击次数:2683次

例2.彭某,女,45岁,农民,1978年8月16初诊。自诉近半年来经常在傍晚饥饿时心慌心悸,心跳很快,用手按之稍感舒适,伴神疲乏力,微微汗出,纳稍差。当天笔者回乡探亲,正值患者发病,乃来求诊。观患者表情较紧张,用手按住胸部,扪之四肢微微有汗,苔薄白,脉弱而数,脉搏112次/分钟,未发现间歇脉。追问病史,乃知患者近半年盖新房,劳累过度,加之生活比较节俭,因而起病。证属气血不足,气虚为主,拟归脾汤加减:黄芪10g,白术10g,西党10g,当归10g,炙甘草5g,朱茯神6g,炙远志6g,夜交藤10g,木香5g,石斛6g,大枣5枚,浮小麦15g。5剂,每日1剂。8月22日二诊:上方连服5剂,神疲乏力明显减轻,心慌心悸只发作1次,且时间甚短,未出汗,舌淡、苔白,脉细弱。因笔者即将返校,嘱患者用上方再服10~15剂以善后。至年底笔者再次返乡,询问患者病情,诉服药15剂,迄今心慌心悸未发。

按:患者饥饿时发作心慌心悸,伴神疲乏力、汗出、脉弱数,是气血两虚侧重气虚之证,故用归脾汤气血双补而收功。与上例比较,二者同源于虚,但彼属虚实夹杂,故先用十味温胆益心气化痰湿,继用三甲复脉养血以收功;此乃纯虚证且以气虚为主,故用归脾汤疗效显著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