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枣仁汤医案3
罗某,女,48岁,2010年10月2日就诊。近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,睡眠越来越差,头晕,有时伴头痛、烦躁不安,口稍渴,纳可,二便正常,苔白,舌稍红,脉弦细,检查血压150/90mmHg,医生诊断为高血压1期。拟方:酸枣仁15g 知母10g 茯苓10g 炙甘草5g 夜交藤15g 生石决明15g(先煎)X10剂,2010年10月12日二诊,药后烦躁失眠大减,复查血压140/90mmHg,舌苔白,舌稍红,脉弦细。继予上方10剂,诉失眠已无,血压130/80mmHg,舌脉同前,嘱上方再服10剂,后患者电话告知血压平稳,睡眠亦恢复正常,嘱患者经常监测血压。
按语,蒲辅周老中医曾经指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,肾阴虚的以六味地黄汤加龟板磁石,心烦不眠的用酸枣仁汤,肝气不舒的用丹栀逍遥散,本例心烦失眠,脉细弦,舌稍红,苔薄黄,故选用酸枣仁汤,药后症状缓解,血压平稳。说明蒲老医生治疗高血压用酸枣仁汤纯属经验之谈,可从。
酸枣仁汤类证鉴别
4.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鉴别。黄连阿胶汤见于伤寒论303条: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黄连阿胶汤病在少阴心肾,乃素体阴虚、邪从热化,致肾水不足以上济于心,心火亢旺,形成既有阴虚又有火旺的局面。因为黄连阿胶汤存在心火亢盛的症状,所以甚至可见心慌、心悸的现象,而酸枣仁汤病位在心肝,以肝为主,没有心火,所以舌尖不红,脉搏以弦为主,或脉弦兼细,黄连阿胶汤脉搏不弦。心烦不得卧是最为显著的心肾不交、水火失济的症状。心中烦是主要症状,不得卧是由于心烦导致,两者有因果关系。临床上除条文所云的心中烦,不得卧以外,还常见口燥咽干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等脉症。治疗需滋阴与清火同用,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治之方。
5.酸枣仁汤与栀子豉汤的鉴别:本方是以肾水不足,水不济火,引起心火独亢,邪热上扰于心,而致心中烦,不得眠,属虚证。而栀子豉汤是因邪热留扰胸膈所致,证见心中郁烦,卧起不安等,其所谓“虚烦”者,乃无形之邪热,郁扰胸膈,产生烦闷,并非正气虚所致烦闷,故为实证。两方一为“心中烦,不得卧”;一为“虚烦不得眠”。证虽相似,而病机不同,一虚一实,且药味亦异,不可混淆。
6.酸枣仁汤与猪苓汤的鉴别:猪苓汤见于伤寒论:若脉浮发热,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者,猪苓汤主之。(23条)阳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与猪苓汤,以汗多胃中燥,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。(224条)少阴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,(319条)。金匮要略:若脉浮发热,渴欲饮水,小便不利者,猪苓汤主之。病机为湿热伤阴。正因为湿热伤阴,所以条文指出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予猪苓汤,而应当与白虎汤、白虎加参汤之类。猪苓汤病位在肾,酸枣仁汤主要是心肝血虚,病位在肝、心,所以病位也不相同,在症状表现上,酸枣仁汤有心烦不眠,舌苔白舌质偏红,脉细弦。至于猪苓汤条文指出脉浮,不是表证,二是湿热伤了下焦的阴,尺脉偏沉,寸关相对浮。而酸枣仁汤尺脉不沉,从舌苔上看酸枣仁汤舌苔白,不腻,口不粘,而猪苓汤可表现为舌苔偏厚,而小便不利,以此鉴别。猪苓汤在临床上应用于湿热伤阴的失眠、肾炎、肾结核、肾盂肾炎、血尿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