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律失常医案8
发布时间:2019-09-25点击次数:2935次
李某,男,48岁,干部,1987年4月2日初诊。患者自觉心悸胸闷已1年余,曾到某医院住院治疗,作过各种检查,除窦性心动过速外,余无发现,服用心得安,可暂时控制心律,停用或减量心慌又发。来诊时除心慌心悸外,胸闷明显,口苦,口粘,纳食一般,睡眠差,小便黄,大便软成条,日一行,精神欠佳,舌红、苔白厚,脉濡数。证属湿热扰心,拟方为:法夏10g,云茯苓10g,陈皮10g,甘草6g,枳实6g,竹茹10g,磁石(先煎)10g,丹参10g,夜交藤15g。7剂,每日1剂。4月10日二诊:药后胸闷略减,余症如前。上方照服7剂。4月17日三诊:药后胸闷又减,余症不变。照服7剂。上方共服42剂,除胸闷略有好转外,心悸未减。患者甚为失望,一段时间中断治疗,后又因天气变化致症状加剧,于7月4日再诊,舌脉基本如前,处方:法夏10g,陈皮10g,云茯苓10g,甘草6g,枳实6g,竹茹10g,黄连6g,焦栀仁6g。7剂。服药后心慌心悸顿失,原方继服,共服28剂,心悸未再发。
按:本例长期治疗无效,是因重视了湿而忽视了热,即“脉数”这一辨证要点,后加用黄连、栀子以清热,获得速效,足见“脉数为热,脉数为虚”是正确的。